首页 资讯 正文

「乡愁印迹·村史村事」洞口村:黔中腹地的古韵新章与振兴之路

体育正文 45 0

「乡愁印迹·村史村事」洞口村:黔中腹地的古韵新章与振兴之路

「乡愁印迹·村史村事」洞口村:黔中腹地的古韵新章与振兴之路

凯佐三组(sānzǔ)街头,一棵千年银杏树巍峨挺立,诉说着跨越时空的传奇。相传明朝初年(chūnián),建文帝削发西南,后于白云山罗永庙为僧,局势平定后被召回京城,临行前白云寺落成庆典(qìngdiǎn),赠树予凯佐堡长老和尚。古树扎根涌泉寺内,历经风雨千年,见证(jiànzhèng)了朝代更迭与村寨兴衰。如今(rújīn),它依然枝繁叶茂,成为洞口村历史的活化石。 黄家寨水库如明镜镶嵌在村落间,总库容167万立方米,滋养着(zhe)10个村民组的2362人,保障着365头大牲畜(dàshēngchù)的饮水安全。清澈的水面下,藏着村民世代守护水源(shuǐyuán)的智慧——专人管理、水质监测、流量调控,每一个(yígè)细节都凝聚着对生命之源的敬畏。 洞口村的发展,是一部产业转型升级的奋斗史。4600亩耕地(gēngdì)中,3600亩水田实现“稻油轮作”。春种油菜(yóucài),金黄花海铺满田野;秋收稻谷,千重稻浪涌动希望(xīwàng)。2023年,制种油菜首次试种成功,每亩为农户增收(zēngshōu)800余元,村级集体经济增收17万元,奏响了产业振兴(zhènxīng)的新乐章。 广顺镇轻工业园区的建立,为(wèi)这片土地注入强劲发展动力。从2015年轻工产业园破土动工,到2019年与威远、鼠场园区合并,如今72家企业(qǐyè)扎根于此,35家规模(guīmó)以上企业拔节生长(shēngzhǎng)。新型建材(xīnxíngjiàncái)、装备制造、特色食品等产业蓬勃发展,爱民米业、顺粮米业等龙头企业,通过“村企共建”“农户+合作社+企业”模式,让村民既是田间的耕作者(zhě),又成为产业的股东,走出一条共同富裕的新路径。 布依族同胞世代聚居于此,用山歌编织生活的经纬。田间(tiánjiān)地头,山歌传递种植经验;邻里之间,山歌倾诉家长里短。更令人赞叹的是,村民(cūnmín)将党的政策、乡风文明融入山歌,让古老的文化形式成为基层治理的“好帮手(hǎobāngshǒu)”。每逢农历四月初八,花米饭飘香(piāoxiāng),山歌悠扬,热情好客的村民以歌迎客、以歌留客(liúkè)、以歌送客,演绎着独特的民族风情。“六月六”祭盘古的传统,则承载着对(duì)先祖的追思和对丰收的祈愿。 “三八节”,妇女们在文化广场上翩翩起舞,展现巾帼风采;春节(chūnjié)篮球赛热火朝天,赛出健康与活力。崇德向善、勤俭节约的文明新风,在一个个活动(huódòng)中悄然浸润着每个角落(jiǎoluò)。 洞口村先后荣获“贵州省‘抗凝冻、保民生’工作集体一等功”“黔南州(qiánnánzhōu)脱贫攻坚(gōngjiān)先进集体”等荣誉,成为环境美、生活美、乡风(xiāngfēng)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典范。 从千年古树到现代园区,从传统农耕到产业振兴,从古老山歌到文明(wénmíng)新风,洞口村在传承与创新(chuàngxīn)中不断(bùduàn)前行,书写着属于新时代的壮丽篇章。
「乡愁印迹·村史村事」洞口村:黔中腹地的古韵新章与振兴之路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